#圖文不符
最近接觸了些古著圈的朋友,才發現自己以前對於古著的定義其實不太精準,在圈內愛好者的眼中,我以為的古著其實是單純的二手衣。
而那些愛好者的古著,對我來說,更精確的定義其實是「能穿的古董」。
由於他們十分講究歷史所帶來的精神價值,因此常常有貴古賤今的想法,比如以前用料做工都特別好,現在的反而差了很多之類的,所以常常把那些老品提升到藝術品的級別。
不過對於我這種對自由經濟以及工藝略懂略懂的人而言,對於這樣的論述基本還是持相反意見的,因為有些老品分明就是當時的公務員制服,怎麼可能會認為他的工藝水平是很精細的呢?
古董跟藝術品我一直認為是兩個不同象限的世界,古董的價值來自於時間的加成,更別提許多的古董日用品根本沒什麼藝術價值可言;而藝術品來自他的工藝價值,如同我們欣賞蒙娜麗莎並不是因為他夠老,而是因為他夠好一般。
這只是一個跨領域外行人的一些想法,或許有不夠詳盡的地方。
有愛好者願意出來交流一下的嗎?